佛教和道家/道教沒有哲學?或者說宗教和哲學是某種二元對立?這絶對是無稽之談。淨土宗擁有普世主義和平等精神的品格,禪宗和道家擁有解構主義的品格,真言宗擁有美學、象徵主義和神秘學的品格,而天台宗和華嚴宗,正是擁有哲學的品格。在此基礎上,我從不認為天台宗、《蘇悉地經》和傳教大師的哲學思想,是一種與真言宗二元對立的存在;相反,它是以更加審慎、綜合與現實主義精神的方式,說明了為何二元對立的結構其實根本不存在。(玉綺)
此文為節選「心是蓮花佛學網」的文章「空海與最澄兩大師的因緣(三)」之一部分。
兩位大師的疏遠
茂呂美耶在《最澄與空海》一文中說:
「兩位大師的決裂主要原因在於彼此的人生觀與宗教觀迥然不同。空海的目標是救濟民眾,而最澄卻致力於戒壇獨立。空海寬宏大量,能包容人,對事物看法富有彈性;最澄卻極為禁欲克己,寧折不彎,毫無妥協余地。這可以從最澄與南都佛教論戰事件中看出,在這場論戰中,最澄簡直是口不擇言,竟罵對方為「粗食者」(原文正是如此,意思是吃得不好)。僧侶罵僧侶為「粗食者」,似乎有點矛盾,但也可以證明最澄的個性傾向偏執氣質。
在我看來,空海算是一種天才,抽象派(以曼荼羅圖案、咒術為重);最澄則是學究氣質,寫實派(以文字傳教為重)。」
玉綺 註:「粗食者」翻譯成現代粵語方言,大概就是「吔屎啦」、「食屎啦你」、「你食屎片啦」。
(未完待續)
附録:對於「21世紀的當代能樂集」的展望
——「方言」與「能樂」、「狂言」的融合
最近不由得想到一個很有趣的想法:可以將日本能劇、狂言改編成現代粵語方言版本,裏面加入大量粵語俗語,甚至戲劇的背景都可以改編成當代大陸。關於日本能劇的改編,歷來很多,也有《近代能樂集》這樣的經典版本,然而跨文化、跨鄉土風俗的改編大概比較少。
Opmerkingen